(通讯员:谭美玲、杨时萌)5月9日下午,第45期生科导师学校活动在第一综合楼A114举行。学院邀请到李一博教授为各位师生揭秘了发现水稻天然“空调系统”背后的故事。活动由365官网新入职教师张宇琛教授主持。
此前,国际期刊《细胞》(Cell)发表了李一博教授课题组题为“一个天然的基因开关系统协同赋予水稻品质和产量田间耐热性”的研究论文。李一博介绍,近年来极端高温频发严重影响了作物尤其是水稻的产量并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于是研究团队落脚于在高温气候变化背景下,通过寻找关键基因、解析调控机制和赋能产业应用来解决作物耐热性不足的科学问题。最终研究团队发现了水稻对抗高温的秘密武器——基因QT12。它如同作物内置天然“空调系统”,调节水稻耐高温机制。高温下,QT12与NF-Ys转录复合体形成“双生锁”,同时锁住高温开关系统,既平衡了储藏物质的合成稳态,又稳定了稻米的品质和产量。

谈及该项成果的产生过程,李一博感受颇深。他认为,成果永远发生在成果数据的收集、整理、凝练和完善中。他向在场师生详细阐述了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十余年田间观测数据,创新应用大规模抗性种质筛选与QTL克隆技术加速育种进程,田间实验与基础研究并行推进的科研过程,并分享了基于CNS顶级期刊论文的科研经验。他特别提到,当前生命科学与作物科学仍处于学科发展初期,倡导以“小种子承载大梦想”的理念推动从基础数据中发现重大价值。李一博点赞了论文第一作者李威及其团队成员的坚持精神与高效配合。李威回忆起这段从着手研究这个课题到论文发表的“征程”,表示自己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快乐”。他说到,在李一博教授课题组,自己接受到了全方面的科研训练,所有的创新突破都来自于艰辛的探索,自己的这九年是值得的。
与会的教授学者对该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们纷纷表示,该成果不仅填补了作物籽粒灌浆期品质高温耐受性领域的科学空白,还将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问题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技术支持和研究范式。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学习李一博团队的科研精神,以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投身科研,师生们也积极交流了心得,并期待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研究中,为农业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审核人:唐永木